首页 > 股票 > 板块动态

同业存单发行套上“箍” 中小银行或遇缩表压力

来源:互联网

4日,17家银行公布了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目前,已有逾60家银行披露了2018年发行额度,较2017年实际发行量大幅缩减。

记者从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去年底央行设定了2018年同业存单备案额度测算公式,将同业存单纳入了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予以限定,压制了各家银行的发行上限。截至发稿,部分中小银行已经收到该额度通知,但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尚未收到相关通知。

业内预期,2018年同业存单总发行量或将显著下降,同业存单市场将结束狂飙突进的野蛮增长时代。对于银行而言,从负债端“戒掉”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后,需要重新调整结构,寻找新的负债路径。部分中小银行甚至面临缩表压力。

今年发行额度锐减

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该行的存单额度减少了四分之一,以往这个额度是通过协商得来,没有太确定的标准。

记者梳理中国货币网公告了解到,目前已经披露发行额度的60多家银行以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且全面开始收缩。以宁夏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12月14日,该行去年共计发行692.3亿元同业存单,而2018年计划发行额度为260亿元,不到去年发行量的四成。

同样遭遇大刀阔斧削减的还有青岛银行、重庆银行、苏州银行、九江银行、广州银行等,削减幅度在30%至60%不等。

近年来,同业存单因其便利性成为银行扩张负债端的“利器”,经历了一波爆发式增长。去年发行额度高达20.1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占全年债券发行量的一半左右。

其中,城商行和股份行是最大发行主体,去年发行规模分别约为8.8万亿元和8.4万亿元,占总发行量比例分别为44%和42%,农商行发行量超过2.4万亿元。相比之下,国有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最轻,去年全年发行量仅为3655.1亿元。

其实,从去年开始,对同业存单的监管已经明显收紧,多道政策剑指同业存单乱象。银监会46号文要求自查是否存在同业存单空转现象。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从2018年一季度评估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与此同时,央行还取消了期限超过1年同业存单的发行,意在缩短同业负债期限,防止银行借新还旧、期限错配。

缩表压力增加

不仅是来自监管的压力,其实银行从自身经营层面也越来越缺乏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原来银行发存单做委外、投理财赚钱,但现在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这么大,成本和收益很容易出现倒挂。”上述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表示,再加上资产端需要扣除风险资产占用,刨除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成本、金融管理费用等,剩下的空间几乎很难赚钱。

跨年前,AAA评级的1个月期同业存单利率高达5.5%,昨日已经跌至3.9%左右。一周之内波动利差超过160个基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都在收缩同业存单战线,调整负债端结构。“收缩过程中还有一定惯性,银行发行同业存单所对应的资产期限并不一定完全匹配,但随着资产陆续成批到期之后,资金回收,不再通过存单融资,杠杆就下降了。”上述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表示。

去年,同业存单净融资额首次出现下降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17年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为1.72万亿元,仅为2016年的一半。

不过,从当前发行结构不难看出,中小银行的存单瘦身压力依然较大。过去每到季度末,中小银行迫于业绩和流动性压力,会通过同业存单来融资。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以股份行、城商行为主的部分中小银行,其广义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仍整体较高,最高者超过一半。而国有大型银行在负债端的主动性较强,对存单依赖并不高,该占比整体在10%甚至更低。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严监管环境下,银行或者压缩资产端规模或者寻求新的负债路径。除了同业存单以外,正常的存款是最好的负债来源,这也是近期各家银行都在揽储争夺存量的主因之一。

负债端渠道受限,缩表压力随之而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小银行的传统负债来源争不过大行,同业负债又受限,未来负债端扩张速度必然要放缓,甚至是一些存量到期的负债都面临滚动的压力。如果负债端续不上,只能被动抛售资产或者高成本融资维持负债端,但支撑时日有限,最终可能还是要缩表。

赵亚蕊预计,2018年中小银行依赖同业存单来进行加杠杆和扩张资产规模的将会受到明显限制,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