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突围见曙光 东北国企改革再发力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1.4万员工刚刚度过了一个舒心年。
2017年,这家连续12年累计亏损445亿元的老国企打了个“翻身仗”。依靠系统性改革调整,公司盈利3亿元,同比增利40亿元,利税同比增长60个亿,一举摘掉特困企业的帽子。“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要消灭企业”——这一长期鸣响在员工耳边的刺耳警报,而今被“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特色炼化企业”的新目标所代替。
像辽阳石化这样“十年困境、一朝突围”的例子,在过去一年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整体逆转中颇为典型。
近年来,东北国企的“保生存”之战如火如荼。随着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强化管理等举措扎实推进,一批企业生产经营迎来反转,成为东北经济企稳回升中的领头羊。
发轫于优化供给的国企改革正在走向纵深。从“保生存”向“谋发展”跨越,东北国企剥离移交历史遗留包袱,健全人事、干部、薪酬三项制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聘请外部董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系列深改步骤逐步铺开。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有经济占比较重的东北三省,此项啃“硬骨头”、驱“拦路虎”之举,有望为振兴发展开辟一方新空间。
瞄准市场谋突围
供给侧改革显“上拉效应”
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电”)发电设备监测中心的显示屏上,机组振动摆度、发电机性能等发电机组运行的关键数据不停闪烁。“根据这些数据,技术人员可为数千里之外的三峡机组远程诊断。”哈电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重型装备业,实现远程诊断服务,是近期哈电为三峡、向家坝及溪洛渡电站用户机组提供的全新服务。
从产品制造商向现代制造服务提供商转变,是哈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努力之一。过去几年,哈电根据市场需求,开辟电站工程总承包、电站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利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代理采购、财务金融等服务,目前服务业销售收入已“三分天下有其一”,有力抵御了传统制造业下滑的压力。
“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前几年传统重化工行业的集体困境,东北国企在中央部署下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市场需求提质增效、扩大有效供给,在求新求变,务实突围中打开一片新天地。
吉林化纤集团以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作为供给侧改革主线,针对纺织原料市场常规产品过剩,但功能性、高性能产品却存在很大缺口的结构性问题,公司对传统产品人造丝进行优质化升级,对规模产品腈纶纤维开展差别化调整,并围绕粘胶纤维、碳纤维、竹纤维等新品种实施产业链一体化延伸。
2017年,承担集团主业的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8亿元,同比增长57.6%,实现利润额同比增长163.33%。公司党委书记刘宏伟说,老国企不能“一条道跑到黑”,产品“走对路”才有出路,这几年公司主导产品的毛利率、产销率、新产品的贡献率等指标均有大幅增长,“企业围绕市场搞供给,看来得到了市场的回报。”
当企业内部的调整转型遇上传统工业的市场转暖,东北国企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辽宁省国有资产利税率超过20%,仅前10个月,纳入财务快报统计口径的181户省属及各市重点企业就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21.6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利83.1亿元;上缴税费297.1亿元,同比增长25.9%。
黑龙江省地方国企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8.9%,利润总额增长547%。在吉林,一汽集团、吉化公司、吉煤集团去年产值分别增长10.6%、19.5%和35.1%,一批大型国企强势增长,带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有人做“加法”,也有人在做“减法”。过去两年,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关闭了本地7座煤矿中的6座,退出产能930万吨,涉及职工3万余人。集团一位高管表示,资源濒临枯竭、开采成本攀升,如果不在国家去产能政策的支持下退出,以后集团的负担可能更大。去年,经瘦身健体的阜矿集团将主要精力转向开发域外的优质产能,在化解历史包袱的基础上略有盈余,企业脱困迈出一大步。
过去一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初步测算的经济增速达到4.2%、5.3%、6.4%,这是东北三省经济面对巨大压力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同步向好。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这表明老工业基地淘汰落后产能,追求转型升级的努力正在奏效,特别是分量较重的国有经济领域,其效益回升在东北经济整体企稳中功不可没。
破除机制束缚
重塑企业“畅游”市场的动力源
在收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同时,一些国企面对深度调整转型的“天花板”,开启了体制机制变革的步伐,重塑企业得以畅游市场之海的动力源。
去年摘掉“亏损王”的帽子,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总经理白雪峰将公司做法总结为“加减乘除”一起做综合施策:围绕市场扩大有效供给做“加法”,精细化管理降成本做“减法”,以改革创新驱动做“乘法”,革除积弊做“除法”。而在这些“算法”中,白雪峰对体制机制改革的“乘法”最为看重。
过去,不少员工“挖门盗洞”要从一线转去二线。去年公司打破延续多年的收入分配“大锅饭”,将收入分配向效益好、责任大、风险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通过合理拉开差距,岗位间绩效考核奖最高相差3.1倍。仅此一招,辽阳石化就形成了稳定一线、人员由二线向一线流动的正向导向。
与之类似,亏损压力正让东北更多国企加速迈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黑龙江省国企力推“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职工能进能出”的通道,去年黑龙江省国资委所属的14户出资企业的在岗职工同比下降10.7%,在岗职工工资支出总额下降3.6%。
中国一重集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集团先后对各单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278个岗位进行内部市场化选聘;同时畅通人员分流的“出口”,精干职工队伍,管理人员在职工总数中的占比由11%降至6.2%。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百忠说,通过变“相马”为“赛马”,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格局,极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克服了“大企业病”。去年,中国一重结束连续24个月持续亏损,实现了订货、回款“双120亿”的目标。
减少管理层级、转换经营机制、落实岗位职责,也成为困境之中不少国企的努力方向。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是鞍钢集团一家特困企业。从2016年年初起,鞍钢与无缝厂管理团队签订协议,由后者缴纳保证金对工厂实施承包经营。经过连续两年承包,这座诞生于“一五”时期的老厂重现生机:2017年全厂减亏3亿余元,其中扣除市场涨价因素,减亏额度超过2.4亿元。
承包经营给企业带来了不小变化。厂长白喜峰说,过去人事权、采购权、销售权等都在上级手中,工厂几乎是执行任务的生产车间,“放不开手脚,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后,无缝厂凭借独立的人事任免权推进岗位优化和劳务工清理,全厂减员超过三分之一。在无缝厂热轧第三作业区,值班作业长金鑫一年前牵头组建生产突击队,仅用25人就能完成过去51人班组的工作任务。金鑫表示,“现在我们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虽然更忙更累了,但每月收入增加千元以上,大家干劲十足。”
东北国企再出发
将有更多综合改革“靴子”落地
去年年底,辽宁一则大手笔的资产重组在全国航运界颇受关注。上市公司大连港、锦州港、营口港分别发布公告,宣布辽宁三大港口集团已纳入省国资委统一管理。根据规划,辽宁三大港口集团重组整合后,将整体对外吸引战略投资者,并引入全新体制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国有企业自身在改革、调整中的努力,东北三省对国资国企的发展路径也有顶层规划,众多系统性、综合性改革措施已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辽宁省将党政机关下属的经营性事业单位纳入国资系统统一监管,目前已在省市两级组建省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等79户企业集团,并建立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盘活处于“沉睡”中的国有资产超3000亿元。辽宁省还坚持市场化手段,以增量为主,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过去5年共吸引各类资本1700亿元,截至去年底,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达到50.7%。
吉林省以顶层设计完善形成国企改革政策文件体系,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调整优化资本布局结构,以扭亏增盈为目标分类推进国企改革攻坚,以转变职能强化监督为重点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以从严管党治党为统领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去年上半年省国资委监测的19户国企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总体下滑态势后,2017年9月,吉林省确定了省属企业三年脱困的攻坚目标,每户企业“一企一策”,均制定了计划书、施工图。
处置“僵尸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配套改革也在铺开。按照中央要求周密部署,东北三省力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截至2017年10月底,辽宁省45户驻地央企的486个项目中,已有461个签订了分离移交协议,有301个完成了移交;7个省属企业的74个项目中,已签订分离移交协议56个。而在此项工作开展较早的黑龙江省,除了大庆油田和哈尔滨铁路局外,省属企业和驻省央企已大部分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僵尸企业”,有利于国企轻装上阵,专心主业,可谓国企振兴发展的减负清障之举。
2018年刚刚起步,东北三省就部署了周密的国企改革计划。辽宁省将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重点企业效益改善的窗口期,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抓好国企混改试点,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力争使这一沉寂多年的老问题在两到三年内全部解决……
黑龙江省国资委主任韩冬炎介绍,省国资委在过去两年完成33户国企混改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从省属企业、市(地)企业、驻省央企三个层面加快推进,在省属企业中,省国资委选择部分出资企业开展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出资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省属国有企业要完成15户子公司混改。
长期关注东北振兴的经济学家常修泽认为,东北国企总量多、包袱重、情况复杂,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跟具体措施比起来,东北地区还需营造有利于改革的宽松环境。”他说,这离不开在思想层面要树立敢改革、真改革的意识,落实产权制度打破国企与民资混合的隐性障碍,构建容错机制让改革者消除顾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