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筹行动”需要适应新经济IPO标准
阻碍新经济公司上市的障碍主要是特殊的VIE架构、同股不同权、员工持股、盈利指标几个方面。
IPO审核通过率骤然下降,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焦点。11月7日的新股发审会上,6家上会,5家被否。新一届的发审委“开工”审核企业IPO申请已经满一个月。从这一个月的情况来看,共计有52家企业上会,其中,31家获得通过,16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
“史上最严发审委“的严格审核,博得市场一片喝彩。确实,过去多年新股造假、欺诈上市、业绩变脸、上市即重组等问题的存在,令投资者对IPO严审有很高期待。低通过率反映出的从严审核趋势,将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环境。
但我们在为“史上最严发审“喝彩的同时,也应理性地反思:IPO严审能为A股带来下一个腾讯吗?目前的IPO审核制度能为A股培育下一批BAT吗?如果长期将代表中国未来的新经济挡在IPO大门之外,A股凭什么给力实体经济?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近期优质中资企业境外IPO的情况,用事实说话。11月9日晚,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搜狗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市值超过50亿美元。11月8日,阅文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共发售1.51亿股,每股发售定价55港元。上市首日,股价涨幅86.18%,收盘价每股102.4元,“网文第一股”以成熟的商业成长性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此前,“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在港交所上市受到资金热捧。
搜狗、阅文、众安,都是互联网、泛娱乐、在线保险等国内新经济的优秀代表性公司。美股、港股市场似乎正在上演一场内地新经济企业上市热潮,而港交所吸引新经济的做法尤为值得关注。前段时间,港交所进行了创新板的讨论。近期还加大了对内地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的推广力度,在上海、广州、深圳前海举办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研讨会和论坛,加强新经济企业对港股市场的了解和认识。
内地新经济企业纷纷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从一个侧面说明,IPO严审将滥竽充数者挡在IPO大门之外,只是解决了“坏公司不能IPO”的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让“好公司尽快IPO”的问题,特别是大批新经济的优秀公司依旧无法通过IPO进入A股市场。
近期,上交所管理层在不同场合表态将开展“新蓝筹行动”,为新蓝筹公司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希望未来十年产生的新一代“阿里、腾讯、百度”能够优先选择上交所上市,而不是舍近求远到境外市场。同时表示要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条件,强化新股发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交易所实施“新蓝筹行动”,除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引进高技术企业之外,重头戏应该是吸引新经济公司。而要做到“未来十年产生的新一代阿里、腾讯、百度能够优先选择上交所上市,而不是舍近求远到境外市场”,那么前提就是改革目前的IPO标准。
2015年,监管层曾动议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支持符合一定条件但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在A股上市,被称为“未盈利板块”。上交所也曾设想成立战略新兴板,后来都因为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而搁置。
目前,阻碍新经济公司上市的障碍主要是特殊的VIE架构、同股不同权、员工持股、盈利指标几个方面。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未盈利新经济公司如何IPO。应该看到,新兴互联网公司IPO上市时机选择具有行业特殊性。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一般经历竞争优势积累、业绩爆发和业绩调整三阶段。新兴企业在“竞争优势积累阶段”中后期到“业绩爆发阶段”早期,企业处于战略性亏损状态,但比较适合IPO融资。因此,未盈利互联网企业IPO是有行业合理性的,切不可将未盈利板块简单比喻为市梦率、上市圈钱。A股的ST制度、退市制度也需在顶层设计中有配套方案,适应未盈利互联网公司上市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