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挖掘

IPO排队时间缩短 新三板公司转板意愿却变谨慎了

来源:互联网

IPO发审速度继续常态化,最近两个月新三板企业“转板”的热情却有所下降了。

第十七届发审委开始履职以来,IPO发审继续保持较快速度,11月份迄今已经有31家公司上会,还有5家公司已获安排月内上会。但全景网·解读新三板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新三板开始上市辅导的企业数量却大幅下降。

10月份新三板共有20家公司宣布进入上市辅导阶段,11月迄今只有19家公司,而9月份则多达32家公司。

IPO发审提速从去年年底开始引爆新三板企业转板热情,并随着不断有新三板公司成功登陆A股在今年6月份达到最高峰,当月多达52家公司宣布上市辅导。

由于多家携带“三类股东”的拟转板挂牌公司频繁受挫,而“三类股东”在新三板又广泛存在,部分同样携带三类股东的企业可能因此不再轻易尝试。近期新三板每周只有4至5家公司宣布上市辅导,较7、8月份减少了几乎一半。

此外,尽管IPO排队时间继续缩短,但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发审会过会率明显下降,且所显示出的审核思路与以前有一定调整,可能也让新三板企业更加谨慎。

截至11月24日,新一届发审会开始履职以来共审核56家公司,33家公司获通过,通过率低于60%。与此同时,投行人士开始注意到,连续有利润体量巨大的企业被否,而一些利润体量很小的企业却能顺利过会,长期以来得到业内人士认可的“3000万元净利润门槛”的隐形规则似乎不再适用了。

从近期上会企业的审核意见看,新一届发审委对企业规范性特别关注,包括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资产权属、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方面面。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逻辑中,项目规范性、真实性是前提,利润才是第二位。

更有券商指出,过去所谓“净利润是关键、3000万是生死门槛”的观点过于误导业界,在新的审核逻辑下要破除净利润迷思,更加注重规范性。这意味着券商在遴选项目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企业规范性。

而随着排队时间缩短,对于在规范性方面有缺陷的企业来说,越快上会意味着越快被否。

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尽管普遍认为通过挂牌已经实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规范运作,但却容易撞上信息披露差异、财务数据调整等“枪口”。审核更加注重规范化要求挂牌企业在启动IPO进程之前,要更加全面细致地梳理和规范自身运作。

不过,一些利润体量较小企业成功过会,也在导致近期新三板上市辅导企业的财务数据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11月以来新三板宣布IPO辅导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中位数为1852万元,远低于9月份的3625万元,其中11家公司2016年归母净利润不足2000万元。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