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挖掘

IPO申请审核首次出现“零过会”

来源:互联网

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对IPO的审核越来越严格,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细化。同时,被否的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

11月29日,发审委审核了3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最终的审核结果是都未获得通过。在最严发审委的审核之下,IPO申请创下了史上最低的过会率:零过会。

昨日被否的3家企业分别是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已经审核了61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34家获得通过,22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55.7%。

对于IPO申请的审核愈发严格,业界是有预期的。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发审委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必须严把质量关。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刘士余说。

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则提出,发审委委员要根据证券法和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依法审核股票发行,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作出独立的判断。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市场人士表示,由此可以判断,新股发行审核趋严的监管取向已经确立,未来从严核准的尺度势必得以强化,审核只会更严。那些存在业绩问题、经营规范性不够,只想上市圈钱带病申报、试图蒙混过关的企业,必然会被挡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外。

在IPO申请被否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堰塞湖”压力也正逐步缓解。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18家。而在6月30日,这一数据为633家。这也就意味着,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排队企业数量减少了119家。

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表示,2017年,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一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可预期性增强。

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认为,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持续的基本保证。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质量把关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