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过会率不足六成 三大问题成被否典型
2017年10月17日后,等待IPO发审的拟上市公司、它们的保荐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迎来了艰难时刻——比如动辄5个、10个的反馈意见,要求一次又一次的补充说明……
就算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说明,发审委仍然非常谨慎严格。这一点,从2017年10月17日后不足六成的过会率就能窥见。
在这样的严监管背景下,券商投行们将如何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首发过会率不足六成
首先来看看2017年10月17日~2018年1月7日的发审委审核通过率情况。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发现,IPO为通过率最低的板块,全部审核的92家公司中,只有54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为58.70%。
2017年10月17日之前又是什么情况呢?2017年1月1日~10月16日,发审委共计审核390家公司IPO申请,其中有328家过会,通过率84.10%。
不过从再融资的审核通过率来看,新一届发审委虽然略有严格,但通过率仍然非常高。2017年10月17日~2018年1月7日,增发通过率达到92.16%,可转债达到91.11%,配股更是达到了100%;而2017年1月1日~10月16日,增发通过率为98.10%,可转债和配股均为100%。
记者还发现,2017年10月17日后,单日过会率为零或较低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17年11月29日,发审委对3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进行审核,全部被否,为首次单日零过会;12月19日,4家上会仅1家过会,通过率为25%。
与此同时,关于拟上市公司的“突发状况”也越来越多。比如零食电商三只松鼠因对赌协议,取消审核;中源家居、重庆百亚、浙江恒强则被暂缓表决。
此外,少数已过会公司还出现暂缓发行的情况。2017年11月13日晚间,天常股份公告称,因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将暂缓后续发行工作,暂停原计划11月14日的网上、网下申购。
重点关注三大问题
本届发审委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专业——比如股权结构是否有瑕疵、财务数据异常的合理解释,甚至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等。
下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您来看看几个被否的典型案例。
1、股权结构有瑕疵
这种以俗称的“三类股东”居多,特别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最为常见。所谓三类股东,即以契约为载体,以合同保证股东权利行使的一类股东。其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可能被认定为“委托持股”,从而影响IPO进程。
以2017年11月29日被否的博拉网络为例。2016年3月,博拉网络股东勤晟泓鹏价值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勤晟泓鹏)、联合基金1号新三板基金,通过定增认购博拉网络190万股和50万股,以上两家均属契约型基金,也就是三类股东。
为符合首发上市关于股东资格适格性的监管要求,2017年9月,勤晟泓鹏持有人对重庆龙商投资增资,重庆龙商投资用所获增资款项受让勤晟泓鹏持有的博拉网络190万股。2017年9月18日,博拉网络完成三类股东清理后,10月9日更新招股书,10月25日上会,被暂缓表决;一个月后,仍以被否告终。
2、财务数据异常
这种多是集中在毛利率、费用率,收入确认原则,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合理性等方面。
2017年12月19日被否的金丹科技,发审委对其提出了五大问题,其中毛利率是焦点。“金丹科技报告期内糖化渣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高,但毛利率明显高于主要产品乳酸和乳酸盐,且糖化渣属于初级农产品免税,对公司毛利贡献很大。糖化渣的客户多为规模较小的饲料经销客户。要求金丹科技说明副产品糖化渣毛利率较高且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一致以及糖化渣主要客户的基本情况,与发行人结算方式、定价原则、信用政策等。”
3、持续盈利能力
发审委对持续盈利能力提出疑问,往往也是从财务数据中看出异常。
比如2017年12月19日被否的上海广联环境,201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不到3000万元,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14年和2015年下滑,2016年管理费用中咨询服务费显著低于往年,职工薪酬发生额较2015年度下降。同时,报告期内其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持续增长,2017年6月末余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达66%。为此,发审委要求其说明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总的来看,本届发审委专业、严格又认真。有瑕疵的拟IPO企业当然会受阻,但对A股市场而言,好企业越多,市场环境势必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