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节爱提问成常态 倒逼拟IPO企业信披提质
2018年首周,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了6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4家获得通过,2家被否。
对于“过6否2”这一结果,在不少人的预期之中。那么,被否原因何在?通过进一步观察,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为83.45亿元,净利润为1.4亿元。欣贺股份2015年营业收入为18.13亿元,净利润为3.6亿元。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上述两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小。这就透露出一个信息:发审委关注的除了净利润,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企业盈利的真实性、业务的合规性等。也就是说,新一届的发审委正彻底打破过去业界对于净利润指标的“迷信”。
以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发审委问了五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报告期内,小米公司成为公司关联方后,与公司的关联交易逐年增长,其中技术服务收入中的提成和技术开发测试收入毛利率较高。因此,这些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收费方式是否符合行业惯例,都受到了发审委的密切关注。
事实上,从新一届发审委开工审核以来,抓细节、爱提问,已经体现地非常明显了。对企业财务真实性、业务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性等要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成为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发审会的关键之一。
从严审核的理念,在IPO审核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这与监管层的表态是一脉相承的。
在第十七届发审委就职仪式上,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提出,新一届发审委的工作使命神圣、万众瞩目、充满挑战。必须严把质量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证监会党委委员、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表示,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与发审委“勇于投否决票”相呼应的是,不少排队企业进入“终止审查”的队伍。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共有149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而值得关注的是,仅去年12月份,就有45家终止审查,其中,35家终止审查的时间发生在12月20日之后。
据了解,去年12月20日,监管机构要求保荐机构全面梳理在审项目,在2018年元旦前撤回。对中止企业、不回复反馈意见的企业以及不撤回申请的企业,现场检查仍然进行。今后对发现问题企业的保荐机构也将重点关注,每年年底也会对保荐机构进行考评。
在把好入口关和规范履职的双重制度框架下,如今发审委对IPO的审核信号已经十分明确: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同时,从严审核也已经常态化。笔者认为,这必将对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方面,将倒逼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另一方面,将倒逼相关的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能力。这是从根本上将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