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川企列队A股IPO 新希望乳业区域整合破局
2017年GDP同比增速达到8.1%的四川省,同年在A股上市企业数量上却仅有5家,不仅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也被重庆市超过。
这一情况也许在2018年将迎来一些改变。在包括已有四川天邑康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的情况下,目前在A股排队的川企仍有9家待发,其中7家待审,2家已经过会尚在等待最后的批文。其中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有1家,拟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则分别有4家。
7家拟IPO川企中,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乳业”)无论从其股东层面,还是行业发展来看均属“明星”。这家从新希望(000876.SZ)中独立出来的乳企,曾一度筹划登陆H股,但最终决定“回归”A股。
3月12日,一位接近新希望乳业的有关人士向21世纪资本研究院透露表示,此次新希望乳业回A股IPO,更多是出于看好国内资本市场,希望通过上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无论此次A股上市成功与否,摆在新希望乳业面前的,依然是如何破解公司所面临的“区域性难题”。
一波三折上市路
成立于2006年的新希望乳业,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彼时,决定涉足乳业市场的新希望集团,曾先后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收购了国内多家地方乳企,并由此组建成为此后新希望乳业的基础。
据悉,在新希望集团涉足乳业之初,还曾设计出了未来主要的发展规划:“收购→整合(品牌、资源)→联动→全国(市场)→前三甲”。
但“理想的丰满”终未敌过“现实的骨感”。新希望乳业成立后的多年,虽然一直在并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后收购了十几家地方性乳企,但整合的效果一直不佳,也始终没有在业绩上有好的反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8年,新希望乳业连续三年亏损,平均亏损金额达到2000万元,2009年虽短暂实现扭亏425万元,但至2010年被剥离出上市公司新希望时,业绩仍处亏损。
业绩的持续亏损,也使新希望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在2010年新希望收购六合集团的重组案中,新希望乳业被上市公司剥离,理由则是“为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这笔交易并最终在2011年完成。
此后至2015年,新希望乳业为赴港上市,前后历经多次增资与减资,并为此搭建了红筹架构。也正是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具有新加坡籍的刘畅(刘永好之女)开始执掌新希望乳业。
但赴港上市最终无疾而终。2016年2月,新希望乳业称将出于发展需要,主动放弃境外上市计划。这也为此次A股的IPO埋下了伏笔。
2017年9月,新希望乳业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首发招股说明书。而根据招股说明书,包括中金公司、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中介团队,可谓豪华。
与此同时,为了给此次A股IPO铺路,新希望乳业也在近两年完成了多笔并购与剥离亏损子公司的运作。
正因此,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其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32亿元、39.15亿元及40.5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分别为5911.1万元、3.02亿元及1.5亿元。2017年1-6月,两项数据亦分别有20.85亿元和9908.37万元。
对于此次IPO的募资及用途,新希望乳业表示,将募资5亿元用于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搬迁扩建等四个项目。
3月12日,上述接近新希望乳业的有关人士坦言,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开放、鼓励创新,对国内资本市场前景的看好,这也是新希望乳业选择在A股上市的主因。
华南一家中型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则表示,新希望乳业“舍H回A”的原因,或许更多是出于估值水平的考虑。
“参考伊利(600887.SH)和蒙牛(2319.HK)的估值,港股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显然是低于A股的。再者,去年发生的辉山乳业(6863.HK)做空事件,也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3月12日上述分析师说。
破局“区域性”
虽然背靠新希望集团这棵大树,公司的设立也被认为是刘永好“农业全产业链计划”的一部分,但无论新希望乳业此次IPO成功与否,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没有改变,也即作为一家区域性乳企,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该如何“突围”?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发现,目前国内乳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与光明乳业(600597.SH)为第一梯队、市场主导的地位,其中在常温奶市场,三家更是已经占据垄断性地位。
根据各家财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去年1-6月,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33亿元、295亿元、10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3.64亿元、11.28亿元、3.66亿元,远超过以新希望乳业、三元股份(600429.SH)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乳企。
因此,新希望乳业该如何从“巨头”口中抢食,是其不得不考虑的主要问题。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此表示,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理念的发展,未来高端奶(有机奶等)、低温奶(酸奶、巴氏奶等)将成为未来乳业的增长亮点,“对于新希望乳业来说,‘区域性’虽然制约了公司向大而全发展,但同样也给低温奶产业链的布局提供了便利。”
“低温奶的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扩大,由于产品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对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反而不如区域性的乳企有时间优势。十多年来,通过收购不同区域的乳企,新希望乳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品牌联盟,针对各自地域普及低温奶等产品,反而会更有优势。”上述东方证券分析师说。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无论是此前筹划H股上市,还是此次A股IPO,新希望乳业执着于上市的原因,或许一方面正是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区域性子公司的整合,并以此为契机发力低温奶市场。也即通过精耕细作,将每一个区域乳企做成一定规模,继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实际上,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曾表示,公司相比于伊利股份等全国性乳企,在体量上仍有较大差距,但区域乳企整合依然有做大的可能性。
而根据新希望乳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目前低温奶产品的销量正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公司低温奶产品销售额占比为40.74%,至去年上半年底已升至57.97%。
对于长远规划,新希望乳业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坚持以低温乳制品为产品基础,继续巩固现有核心市场,同时也将积极开拓国内空白市场及国际市场,使其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