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煤炭开采

关闭煤矿的资源利用 可系统开发六大资源

来源:互联网

井封了,地下遗留的煤、煤层气、水、地下空间还在;矿关了,地上的土地、闲置厂房、设备还在。如何用好关闭煤矿的各种资源?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带着他的《关于去产能及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接受了《中国煤炭报》记者的采访。

关闭煤矿仍赋存多种资源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部分煤矿已到达其生命周期,也有部分落后产能煤矿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或开采成本高、亏损严重,面临关闭或废弃。2015年以来国家实施的煤炭去产能政策,促进了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促使一批资源枯竭及落后产能矿井和露天矿坑加快关闭。

袁亮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煤矿7100处。预计到2020年,我国去产能煤矿数量将达到1.2万处,到2030年将达到1.5万处。

煤矿关闭或去产能后,仍赋存多种可利用资源,比如地下空间、水、煤及共伴生资源、土地等。

袁亮给《中国煤炭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单个煤矿地下空间以60万立方米计算,到2020年,我国去产能矿井地下空间约为72亿立方米;到2030年,约为90亿立方米。据估算,目前的去产能煤矿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并且还具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空间、土地和旅游资源等。

“以安徽两淮矿区为例,到2018年底,去产能及关闭矿井数量将达到20处。这些矿井的剩余煤炭资源量达15.3亿吨,煤层气资源量为476亿立方米,水资源量为23亿立方米/年,井田面积为0.56亿平方米。”袁亮说。

当务之急是转换思维方式,将去产能矿井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统筹规划

尽管关闭煤矿资源利用潜力巨大,但袁亮表示了担忧:去产能煤矿普遍存在直接关闭、一关了之的现象,煤矿直接关闭不仅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损失,还有可能诱发矿山安全、环境和社会问题。

“若能做好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袁亮说。

他告诉《中国煤炭报》记者,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我们国家起步要晚得多,尚处于试验阶段。”

在袁亮看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转换思维方式:以前是只管挖煤,未来可考虑开发去产能矿井,开发水、煤层气、地下空间、工业旅游等资源潜力;以前是只重视煤的能源属性,未来应同等重视煤的材料属性等多元属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环境、科技优势。

“这可间接地推动煤炭去产能。”袁亮说,把井下与地上资源合起来用,通过井下与地上的结合,既可以保证安全、经济、环保,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煤炭、煤层气、水、地下空间等资源,造福社会与矿区人民。

为此,他建议将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统筹部署、科学规划,把握去产能矿井开发利用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资源精准开发、科学闭坑与灾害治理、去产能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恢复美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国家立项支持安徽省将两淮矿区作为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首批示范工程

“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助,成立国家去产能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部际协调组,对去产能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系统调研,提出去产能矿井可利用空间资源的详细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袁亮说。

与此同时,他建议,出台支持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在核准指标配置和备案手续政策上对去产能矿井开发利用项目倾斜。开展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财政补贴、减免税、专项基金等多种扶持政策的研究。

考虑到两淮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袁亮建议,国家立项支持安徽省将两淮矿区作为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首批示范工程,进行先行先试,为全国类似矿区提供经验。

具体操作可系统开发六大资源

“操作时,可系统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非常规天然气(AMM)、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六大资源。”袁亮说。

空间资源利用包括建设地下油气物储存库、建设地下分布式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利用资源枯竭深大露天矿空间资源、建设地下空间国家级科研平台。

水资源利用方面,包括构建去产能矿井含水层污染缓解体系、建立无抽水能力矿井群污水处理中心、深化采空区地下水库开发。

袁亮建议,以晋陕内蒙古宁甘区、华东区、东北区、华南区、新青区等五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去产能煤矿区域水系统和水环境特征,精准开发利用地面水与地下水资源。

煤炭资源利用方面,袁亮建议依托去产能矿井的巨大空间资源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工作,变产煤为产气。

他提出,对我国去产能矿井适用于煤炭地下气化的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从国家层面对资源进行整合,建设煤炭地下气化产业示范区;成立国家级煤炭地下气化实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去产能矿井地下气化技术体系;成立国家级去产能矿井地下煤气化行动小组,统筹国内地下煤气化技术的实施,制定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去产能矿井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计划。

袁亮介绍,去产能矿井非常规天然气(AMM)抽采包括地面钻井、井下密闭及预留专门管道抽采,“我国在煤矿关闭或废弃时,基本未采取任何措施预留抽采管道,需要克服当前难题,精准开发非常规天然气”。

他建议,研究筛选煤炭开发五大区内的去产能矿井,分析评价不同区域AMM资源二次成藏机理与分布特点,科学评估我国AMM资源量;建立AMM资源量评价模型,构建AMM产气量预测模型及其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AMM的极限开采量和经济价值;重点发展AMM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探索适合国内AMM开发利用可行性技术方案,建立国内AMM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形成AMM开发利用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指导体系,建立健全AMM开发利用政策支撑体系。

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他建议,未来应综合考虑矿区环境特点、经济水平、人力资源构成等要素,培育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不同去产能矿区所处地理位置、可开发利用资源类型、气候环境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设计分类别、分层次的去产能矿区生态开发技术路线,以及各节点任务及支撑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去产能矿山资源,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去产能矿区产业结构升级。”袁亮说。

旅游资源利用方面,他建议,构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去产能矿井旅游资源开发格局;按照梯度发展规律进行去产能矿井工业旅游开发,优先发展东部、东北部,逐步发展中部和西部,重点开发经济转型迫切、代表特定时代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去产能矿区;通过“去产能矿井+旅游”模式创新,形成新型旅游产品,促进去产能矿区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尽可能保持工业遗产的原真性的前提下打造具有观光、休闲等功能的旅游吸引物。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