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2017年是煤炭工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行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市场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行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效。2017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亿吨目标任务;据相关部门数据,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煤炭去产能5亿吨以上。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进程中,积极推动先进产能建设,新核准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优质产能比重大幅提高。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68.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二)煤炭开发布局不断优化。煤炭生产重心向晋陕蒙等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2017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河南、安徽等8个亿吨级(省区)原煤产量30.6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6.8%。其中,晋陕蒙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6.82%。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2017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7000处以下。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达到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特大型现代化煤矿36处,产能6.12亿吨/年;在建和改扩建千万吨级煤矿34处,产能4.37亿吨/年;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减少到3200处、产能3.2亿吨/年左右。前4家大型企业产量9.33亿吨,占全国的26.5%,同比增加1.12亿吨、提高2.4个百分点。
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迅速。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煤炭由单纯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成效。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800万吨/年、800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270万吨/年。
(四)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矿、晋能集团3家煤炭企业与大唐、中电国际、江苏国信等发电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苏晋能源公司,推动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甘肃省推动企业重组,组建能源化工投资集团,竞争力明显提升。
(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煤炭行业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卓越煤矿瓦斯治理中心等相继成立。
我国首座TBM施工长距离煤矿斜井(神东煤炭集团补连塔煤矿2号辅运斜井)建成启用,首台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投入使用,首台矿用全断面硬岩快速掘进机、首套煤矿大型护盾式快速掘锚装备研制成功,8米大采高采煤机、8.2米超大采高智能输送系统、3~4米煤层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全国大型煤炭企业采煤和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6.1%和54.1%,同比分别提高0.18和0.49个百分点,回采工作面单产、掘进工作面单进分别达到8.05万吨/(个·月)、156米/(个·月),同比分别提高0.2和7.6个百分点;井工和露天煤矿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同比分别提高10.94和1.4个百分点。
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快速发展。神华宁煤400万吨/年间接煤制油、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项目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实现平稳运行,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低阶煤分级转化、煤电/煤化工废物协同处置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017年,全行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5项、中国专利奖14项,其中,“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种旋流干煤粉气化炉”项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六)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全国原煤入选率70.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67.3%,井下瓦斯抽采利用量达到48.9亿立方米,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达到11.6公斤标煤/吨、21.2度/吨,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发电装机3600万千瓦;土地复垦率达到4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无煤柱自成巷开采等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全行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节能减排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物质循环利用,加强采煤塌陷区整治,建成了以同煤塔山、神华宁东为代表的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和徐州贾汪区潘安湖为代表的国家近代工业博览园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七)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煤炭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机制不断健全,行业运行月度分析与季度交流制度不断深化;《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得到越来越多煤炭供需企业认可和采用;“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制度、最低和最高库存制度、调峰和应急储备产能制度、社会责任企业制度等市场化、法制化机制逐步确立,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信用煤炭”上线;99家煤炭企业获得国家“AAA”“AA”信用等级,17家煤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得到规范;夏季和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培育和提升了品牌,创新了煤炭交易模式;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明显增强,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八)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落实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成功举办中美煤矿安全健康合作项目总结会;参加了第98次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会议,邀请国外主要媒体宣传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情况;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展示了近年来煤炭采矿领域和煤机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成果;第六届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研讨会,为煤炭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签署框架协议,投资837亿美元开发该州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兖煤澳洲报价高达26.9亿美元并购力拓资产,兖矿集团获得厄瓜多尔多个有色金属矿权;陕煤化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石油炼化、煤炭资源勘探、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等项目;盘江集团承担“长沙—布达佩斯”整个线路的运营、销售以及货物清关配送任务,我国煤炭工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2017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一)煤炭产量增加。全国原煤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从全年煤炭产量月度变化情况看,全行业在积极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同时,着力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减量置换,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不断提高煤炭有效供给质量。全国煤炭产量在4~9月份保持较快增长,10、11月份受火电、焦炭等下游产品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增速放缓,11月份产量负增长,12月份增速由负转正。
(二)煤炭进口增加、出口下降。2017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71亿吨,同比增加1547万吨,增长6.1%;出口煤炭817万吨,同比下降7%;煤炭净进口2.63亿吨,同比增加1609万吨,增长6.5%。2017年各月度进口波动较大,5~7月份进口量减少,8、9月份明显增长,10~12月份下降。
(三)煤炭运输量大幅增加。2017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5亿吨,同比增加2.53亿吨,增长13.3%。前10个月铁路发运煤炭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6%;11、12月份发运量增速明显放缓,11月份当月同比增长0.3%、12月份下降4.7%。主要港口发运煤炭7.27亿吨,同比增长12.9%。
(四)煤炭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2017年全社会存煤继续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100万吨,同比减少2284万吨,下降27.24%。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0712万吨,同比增加295万吨,增长2.8%,可用18天。
(五)煤炭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比例”的定价机制,为保障煤炭有效供应和价格平稳奠定了良好基础。2017年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568元/吨,在绿色区间。市场煤价格震荡波动。
(六)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自2012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2017年投资总额2648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上年收窄11.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1亿元,同比下降20.4%。
(七)行业效益增加。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2016年同期利润757.8亿元)。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70%)实现利润1451.9亿元(2016年同期利润320.6亿元)。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供需走势,从供给侧看,一是全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数量仍有3209处、产能约5亿吨,其中,9万吨及以下的煤矿数量1954处、产能1.26亿吨,淘汰落后、提升优质产能的任务依然较重。二是区域供需矛盾凸显。随着煤炭去产能步伐加快,南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退出较多,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对运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煤炭铁路运输的压力加大。从需求侧看,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进一步拉动能源需求,随着国家治理大气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但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约束,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需求总量依然较大。从近几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气候因素、煤炭转运能力及市场预期对短时煤炭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值得高度关注。
三、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化解过剩产能仍面临许多难点问题。一是由于煤矿所在区域产业单一,社会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弱,前两年关闭煤矿的职工安置大多是企业内部消化,企业内部安置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关闭退出煤矿资产处置难度依然较大,多数关闭退出煤矿资产损失尚未得到处置。三是多数煤炭企业债务为集团公司统借统贷,去产能关闭煤矿债务分割难、处置难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四是股份制煤矿利益主体多,煤矿关闭退出难度较大。
(二)企业负债高、融资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依然突出。201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67.8%,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部分承担去产能任务的企业由于债务得不到及时处理,资产负债率上升明显,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仍然突出,提高煤矿工人收入、补还煤矿安全生产与采掘工程欠账、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的压力依然较大。
(三)部分企业经营依然较为困难。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负担较重,部分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2017年行业亏损面仍有20.6%。特别是一些去产能任务重的老矿区、老企业、老煤矿职工和矿区工亡遗属、工伤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还值得关注。
(四)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问题凸显。一方面,煤矿现代化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员工,而近几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煤炭院校采矿专业招生却很困难;另一方面煤矿存在大量富余人员的同时,部分煤矿一线职工年龄偏大,招工难,职工新老接替问题突出。
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方略和发展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把能源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煤炭工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煤炭行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推动煤炭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推动煤炭工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推动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按照“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思路,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去产能等因素,推动煤炭生产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向陕北、神东、黄陇、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转移。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兼并重组和上下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2、优化煤炭供给结构。坚持以提高煤炭供给质量为重点,加快淘汰达不到环保、质量、技术、安全标准要求的产能,退出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推动安全高效智能化煤矿建设,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提高大型现代化煤矿产能比重。
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要求,着力构建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煤炭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煤炭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煤炭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创新,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煤炭企业管理升级;推动煤炭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构建煤炭产销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煤炭市场供需新模式、新业态。
(二)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
1、推动智能化开采。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煤机装备绿色制造、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加快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及装备、千万吨级煤炭综采成套装备研发,提高煤机装备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提升我国煤炭智能化开采水平。
2、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无煤柱自成巷开采和先进的防尘降尘技术等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实施矿区生态再建工程,推广先进适用的矿区土地整治与修复技术,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煤炭工业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山发展新格局。
加大原煤入选比例,倡导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产品,推进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完善煤炭质量标准,推进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在大中城市、集中成片乡镇和农村、工业园区大力推进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着力解决散煤清洁化燃烧和污染物控制问题。持续推动水煤浆、型煤和民用散煤清洁化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加大农村民用散煤洁净化燃烧技术、锅炉与灶具研制,提高散煤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3、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原料煤与气化炉的适应性研究,推动系统工艺优化集成。在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进煤气化装备国产化,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探索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构建以煤焦化、煤气化、煤深加工转化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有效替代油气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拓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料的消费空间和途径,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4、推进现代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健全完善现代煤炭市场交易规则和诚信体系,推动煤炭交易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市场信息服务和监测预警新机制,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完善期货市场,推动煤炭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构建高效率、高质量、洁净化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现代煤炭物流产业,推动煤炭运输方式变革,实现煤炭企业由单纯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促进煤炭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三)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
1、加强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健全完善煤炭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推进科技与产业横向联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系统提升行业持续创新能力。
2、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煤炭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等基础理论研究,为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加快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等关键技术攻关,扎实推进企业技术升级、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煤炭深加工、煤层气开发利用等示范工程建设,推广煤矿绿色开采、煤田高精度勘探、煤矿巷道全断面掘进、井下高效清洁辅助运输等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煤炭生产力水平。
3、提高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加强煤炭智能地质钻探、高效绿色开采、智能开采洗选、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等关键装备的攻关,不断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煤机装备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为煤炭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4、推动“知识性+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煤炭开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面向行业需求的煤机装备制造业、煤炭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行业紧缺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形成推动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力。
(四)提高煤炭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同沿线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接,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资源、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煤炭采矿界的对话与交流,构建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探索与沿线国家企业、相关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互信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推进海外并购,以煤炭产能合作为契机,带动我国煤机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推动煤炭国际合作由注重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由注重资源开发向全方位合作跨越,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2017年,煤炭工业协会围绕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加强调研、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着力推动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搭建产需衔接平台,促进行业平稳运行。推动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举办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发展座谈会,为推动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提供了支撑。坚持服务宗旨,创新工作机制,夯实行业基础工作。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推动行业技能大师、大师工作室工作,努力提升从业者素质。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弘扬煤炭精神,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煤炭工业劳模评选活动,目前评选出的150名劳动模范和120个先进集体已进入公示表彰阶段。
2018年,煤炭工业协会将以推动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跟踪煤炭去产能煤矿退出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产能置换与指标交易等政策实施效果;三是深入开展我国煤炭供需中长期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路线研究,提出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体系的思路和建议;四是推动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建立合同监管和履约守信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提高供给质量;五是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六是加强工作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精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七是研究行业人才需求结构,制定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八是推动煤炭文化建设,选树行业典型,提振行业士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煤炭行业国际化发展;九是加强党的建设,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推进协会内部改革,完善协会体制机制,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