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债转股协议难落实 一企多债情况或成落地难主因
高负债的煤炭企业将债转股视为缓解资金压力的良方,但实际推进缓慢,落地困难。
3月2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在北京召开《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报告》指出,目前煤炭企业负债高、融资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报告》,201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67.8%,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部分承担去产能任务的企业,由于债务得不到及时处理,资产负债率上升明显,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提高工人收入、补还煤矿安全生产与采掘工程欠账、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的压力依然较大。
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市场化金融机构债转股工作,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经营风险。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推动债转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落地难”和“明股实债”两大问题。
“煤炭企业债转股签署的协议量还是比较大的,但真正落实的也就10%左右。”他说道。
关于“落地难”的问题,张宏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实施债转股需要大量资金,向社会筹集资金的难度大、周期长。二是企业的债务情况绝大多数是“一企多债”,有的企业债务涉及十几家或二十多家金融机构,但债转股只能由一家银行实施,这就要求一家银行把所有债权收购下来,收购价格和谈判的难度大。
此外,向社会筹集资金往往要求固定的分红回报,6%-8%的回报要求比较高,与企业意图通过债转股来降成本、降杠杆的目的相悖。
张宏还指出,目前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多属“明股实债”。明股实债可以短期内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增加资金供给,但实际上只是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向后延伸。明股实债签订的协议多数为五年期,如果到期后没有承接方来接,企业需要自己回购,届时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资金链负担。
“展望今后煤炭供需走势,全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中煤协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姜智敏在会上表示。
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数量仍有3209处、产能约5亿吨。其中,9万吨及以下的煤矿数量1954处、产能1.26亿吨,淘汰落后、提升优质产能的任务依然较重。
2017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亿吨去产能目标任务。2016年以来,已累计完成煤炭去产能5亿吨以上。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
姜智敏指出,2018年煤炭去产能的整体思路,应要求各地科学把握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结合资源条件、供需实际,在项目衔接、配比上,对“十三五”后三年的去产能任务进行控制论证,有序组织发展建设煤矿核减规模,不应一哄而上。
他还强调,今年去产能任务要逐步从总量去产能向结构性去产能转换,僵尸企业将成为重点抓手,加快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的清理。
对于2018年以来的煤炭市场,中煤协经济运行部主任杨显峰在会上介绍称,总体运行平稳。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5.16亿吨,同比增加5.7%;3月前20天,全国主要产煤省部分重点煤矿产量同比增长10.4%。
杨显峰表示,煤炭库存总体处于合理水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的存煤可用20天左右;秦皇岛、曹妃甸、京唐、黄骅等四个主要下水港存煤17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1%。
煤炭价格自春节以后稳步回落,逐渐进入绿色空间。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年初最高达到770元/吨,目前已下降到640元/吨,炼焦煤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462.6亿元,同比增长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