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农业科技

赵海伶:农村电商探路先锋

来源:互联网

  本报记者李琭璐

  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孤帆独舟”到“联合舰队”……1988年出生的赵海伶,于2009年夏天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回到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家乡——四川省青川县创业。她把目光精准地投放在农村电商这一崭新领域,2009年9月创建“海伶山珍”淘宝店。8年间,一个小网店发展成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知名网店。通过努力奋斗,她成立了自己的土特产经营公司,成为农村电子商务达人。她带领百余户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创业致富,成为青川县城里人尽皆知的“青川山大王”。

  “9年前,对于一个处在震后援建阶段位置偏僻的小县城,可以想象环境和条件的艰苦,可以说不具备网上卖东西的任何条件,甚至连住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我坚信在这样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最好的出路就是把地域资源转化为财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赵海伶说。

  没过多久,她注册成立了青川海伶山珍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基地,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还在9年间开了10余家实体店,不但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她的团队,也帮助深山里的乡亲们改善了生活。

  赵海伶深知,在互联网竞争时代,只有优秀的团队、优质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才能真正胜出。刚开始创业时,赵海伶只有一间5平方米的办公室,如今她拥有了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当初赵海伶说要为家乡灾后重建发展作贡献,她也确实做到了:“海伶山珍”在两年时间里共吸纳3000多名当地妇女及老人在基地务工。公司还给周围300多户农民免费发放食用菌种,提供种植技术。

  过去经营产品单一,风险和成本都很高。赵海伶说:“今后我们要打造更多品牌产品,不仅要种植木耳,还要种植竹荪、天麻等特色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真正实现农副产品从‘小作坊’到‘大产业’过渡,从单纯的电子商务领域向实体经济转型。”

  在合作社经营上,赵海伶让种植户入“干股”,享受年底分红。她以1200元一亩的较高价格从当地农民手中租借土地,还让他们在合作社里打工,不仅学到技术,还可以领到劳务报酬。2014年,她的合作社实现了网上销售额1200万元,带领3000个农户共同致富。

  据介绍,“海伶山珍”团队中年轻人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90后”。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者,其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典范。赵海伶作为“海伶山珍”的创始人,从手拿2000元创业到如今年收入2000余万元,她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值得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