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种植变“撂荒地”为“生钱地”
来源:互联网
初冬时节,在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镇幸福村清水塘生态经果园,一片山楂林郁郁葱葱。“我们刚过来的时候,山上的芭茅长得比我还高呢,这几年都被我们清理掉,改为种山楂了。”果园负责人沈声才边比划着自己的身高边说。
沈声才告诉笔者,当前山楂园已进入丰产期。他的140亩山楂园,今年共摘了40万斤果子,收入120多万元,“最多的一棵树挂了100多斤的山楂,最近刚刚将树上的最后一批山楂全部卖完了。”沈声才乐呵呵地说,他引进的“大金星”等新品种,种出的山楂核小肉厚,耐储性好,每到收获的季节,各地客商都来抢着进货。
冶父山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前些年这里荒坡乱石岗比比皆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山地闲置荒废。当地村民长期过着“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油盐钱”的日子。怎样才能既改变群众的贫困生活,又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冶父山镇将闲置山地通过地整合流转租赁给种植大户,使“撂荒地”变成“生钱地”。
让闲置地变致富地,不仅沈声才等开荒人从中受益,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刚刚领到今年3000元地租的农民张家保开心地说,过去守着闲置土地没有收入,现在荒山荒坡也能赚钱了,而且还能在山楂园务工、学习种植山楂的技术,“今后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了。”
“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出去打工又没人要。”正在山楂园忙活的幸福村沈老村民组的郭传英说,在园里做工一天能赚80元,“我们这些留守妇女也成了‘拿工资’的人了。”
庐江县白湖镇六岗村涧南村民组的沈腊梅笑着说:“我长年在山楂园做工,主要从事锄草、施肥、采摘等活计,每年能赚3万多元,收入比较稳定,一家人生活过得稳稳当当的。”
赵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