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实用技术

大棚辣椒重防炭疽病和白粉病

来源:互联网

  当前气温时高时低,大棚辣椒炭疽病和白粉病发生比较普遍,而这两种病害易在一起混合发生,必须在防治时加以区分,对症用药。

  一、炭疽病

  1.病害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尤其是成熟的果实和老叶易受害。叶片受害病斑初呈褪绿水渍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圆形,中间为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受害病叶易脱落(菜农称之为垮叶),果实受害后产生的病斑褐色,水渍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环纹,上布满无数黑色小点,周缘有湿润性变色圈,干燥时病斑干缩似羊皮纸,易破裂。该病在平均气温为26℃~33℃、相对湿度大于95%时易发生,病害潜育期3天,排水不良,通风不及时的大棚发病重。

  2.农业防治棚室种植辣椒应尽量避免连作,最好与瓜类、豆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播种前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有效药剂有咪鲜胺等。棚室栽培最好采用高厢栽培,避免栽植过密,棚室外应开好排水沟。在气温升高湿度大时,应在中午前后,适时通风换气排湿。发现病果及时摘除,以防病菌在大棚内传播。

  3.药剂防治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42.8%氟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22.7%二氰蒽醌悬浮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最好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

  二、白粉病

  1.病害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老叶和幼嫩叶均可受害。叶面出现多呈不规则形的褪绿斑或坏死斑,病斑可向四周扩展,叶背可见稀疏霉层,白色呈丝状交织(易与炭疽病区别)。坏死病斑呈浸润状延伸扩张,表现为黑褐色水渍状,初期叶背不容易出现白色霉层,后期即使出现霉层也较稀薄。大棚田间常有两种症状混合发生,病斑增大,彼此融合形成大病斑,在这种情况下,使全叶发黄脱落,严重时仅留顶部嫩叶,果实不能正常膨大。辣椒白粉病从萌发到侵入叶片仅需20小时左右,因而发病后扩展很快,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病菌侵入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45%~75%。4月中旬或下旬后,大棚高温高湿条件最易造成流行发生。大棚防治辣椒白粉病,等发现后再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应立足于预防。

  2.农业防治发现病株和病叶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与其他蔬菜作物实行1~2年轮作,深耕晒垡,加速病菌死亡。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对种子消毒。选择3年内未种过辣椒的壤土作床土,苗床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消毒处理。提前7天对育苗温室、定植温棚熏蒸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公斤、锯末0.5公斤,分几处点燃熏蒸密闭一昼夜。合理密植,每亩栽3600~4000株,单株定植。高垄栽培,适量灌水,勤通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尽量避免忽干忽湿。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以用22%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每亩用药300~400克。最好在辣椒挂果时,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百菌清、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棚内湿度偏高或遇连续阴雨天气,可以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推荐阅读

Copyright© 中华前沿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