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菌核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原因及防治措施
1、油麦菜菌核病症状
该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病斑起初为褐色水渍状,逐渐发展到整个茎基部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大小为长4mm,宽2mm左右。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样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植株叶片变黄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2、油麦菜菌核病病原鉴定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病菌菌核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由拟薄壁组织及疏丝组织结合形成,―般为(1.3-14)mm×(1.2-5.5)mm。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初呈乳白色小芽状,后展开成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褐色或暗褐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呈烟状弹放。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0-15)μm×(5-10)μm。
3、油麦菜菌核病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混杂在种子中越冬,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潮湿土壤中病菌存活1年左右,干燥土壤存活3年以上,水中经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可不休眠,在吸足水分的情况下,5-20℃均可萌发,15℃最适。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进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借气流、灌水传播蔓延。初侵染时,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衰老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侵入。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通过接触,可由菌丝直接侵染附近健康植株的茎叶。在田间,由中心病株向四周扩散传播。此外,病菌还可通过易感染的杂草,如灰灰菜等,再传到蔬菜上。
4、油麦菜菌核病影响发病的因素
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定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连作地等病害易发生。保护地内发病较重。
5、油麦菜菌核病农业防治
5.1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
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的品种较抗病。另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8%盐水浸种除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经处理过的种子须用清水洗净再播种。也可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2 选择适宜的地块
选择地势高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近年没有种过油麦菜、富含有机质、疏松地砂壤土、pH值要求在7-8的地块种植。可与番茄,丝瓜等蔬菜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5.3 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土壤消毒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田间菌源。
油麦菜菌核病重发区,利用春茬菜收获后的休闲期,每667m2施石灰100kg,加碎稻草500kg,深翻25-30cm,起高垄,灌大水盖地膜,处理30天左右,期间沟里始终装满水,可使土壤中菌核腐烂。
5.4 适期定植
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带土定植,移栽密度不宜过高,提高盖膜质量,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
5.5 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油麦菜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基肥每667m2施有机肥3000-4000kg,磷肥7.5-10kg,钾肥10-15kg。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0.5%的复合肥或喷施奥普尔有机活性液肥600-800倍液,增加抗病力。
5.6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灌
适时早播,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适时浇水和放风,生长前期和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并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也要放风,夜间最低气温高于8℃可整夜放风散湿。遇连续降雨天气,雨后及时喷药预防。
5.7 高温闷棚
利用核盘菌分生孢子在33℃以上侵染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的特性,于晴天中午关闭棚室通风口,使棚温升高到35-38℃进行高温闷棚,持续2-3小时,然后放风降温排湿,每周2-3次。
6、油麦菜菌核病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结合清除病残体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另据报道,用12.5%烯唑醇2500倍每亩80公斤液量喷雾(大剂量遍及茎、叶及地面),对油麦菜菌核病防效显著,且能促进生长。
保护地内可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选用6.5%万霉灵粉尘剂和5%霜克粉尘剂(1:1混合),每亩用药2.5-3kg;烟雾法可选用一熏灵或烟熏灵,每亩一次用药250g,隔7天熏1次,连熏3-4次。